榆溪河生態長廊已成為市民休閑娛樂健身的“打卡地”。
立體路網內通外聯、公園綠地花團錦簇、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服務功能逐步提升……五年來,榆林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市委、市政府傾全力、斥巨資,累計在中心城區實施270個項目,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生態宜居水平、道路交通環境都有了量的擴容和質的提升。此外,在相繼將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省級環保模范城市等榮譽攬入懷抱之后,我市城市創建又向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宜居城市等“國字號”榮譽挺進,奮力奏響榆林城市建設最強音。
大氣魄構建城市格局
初春時節,徒步東城墻,遠眺榆林古城一派繁華景象,再感受腳下有著600年歷史的墻體,不由感嘆歲月悠長。
榆林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城保護范圍2.14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榆林古城保護工作,2018年以來,先后編制完成《榆林衛城保護規劃》《榆林古城修建性詳細規劃》等,按照一墻、一街、一巷、一景的總體思路,已累計完成投資20.02億元。其中東城墻內外拆遷10.43億元,北城墻片區拆遷7.89億元,項目建設1.7億元。開展榆林古城保護建設工作,對榆林傳承弘揚歷史文化、打造對外開放新窗口、示范帶動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進一步探索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古城保護工作是榆林城市建設的典范。近年來,我市堅持用發展的戰略眼光來定位城市建設,以科學規劃引領城市發展,大刀闊斧地開展城市建設。在撤地設市之際,我市就啟動了第三版城市總體規劃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修編工作,確定了“兩軸雙心五組團”的帶狀組團式空間格局,首次將城市用地范圍擴大到神延鐵路以西即西南新區,通過發展多點商業圈,發揮中心城市更強的輻射和帶動功能。此后,我市還相繼啟動了第四、五版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中心城區實現了詳規全覆蓋,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基礎設施水平極大改善,綜合承載力大幅度提升,榆林的城市發展在高起點規劃和大規模建設中實現了華麗轉身。
到2021年末,榆林市區建成區面積達到了69.18平方公里,城鎮化水平提升到61.6%,榆林正朝著建設陜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城市的目標闊步前行。
大項目提升城市品質
連日來,榆林“三館”(博物館、圖書館、展覽館)建設現場一派火熱忙碌的施工景象。作為我市重點民生工程之一,“三館”項目主體及二次結構已全部完成,室外工程完成95%,正在進行室內精裝修。
“圖書館預計今年上半年就可以完成裝修進行圖書布展,博物館和展覽館具備展陳工程條件?!标兘ň沤瘓F榆林市“三館”項目部負責人杜學權說。
“三館”項目的建設是補齊榆林城區公共文化建設短板的重要舉措,也是榆林城市發展史和市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史上的里程碑。其建成投運將構建起一個展示城市歷史文化風貌、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市民幸福指數的綜合平臺,打造出能夠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榆林城市魅力的“城市會客廳”和“城市金名片”,為建成陜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的城市奠定堅實的基礎。
公共事業發展是一座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從群眾最現實、最迫切的需求出發,加強天然氣、供熱、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公用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實施了7萬噸水廠、第三污水處理廠等58個公用設施項目,新增排水管網155公里、供水管網70公里、供氣管網1400公里、供熱管網200公里,公用設施承載能力不斷提升,為全市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市民生活品質穩步提升提供了堅實保障。
縱橫交錯的路橋網絡是城市肌體最基本的框架,也是城市建設飛速發展最直接的體現。近年來,我市先后建成環城北路西段等51個項目,新建6座人行天橋,打通11條“斷頭路”,城區道路總里程達557.84公里,道路路網密度達8.06公里/每平方公里。四通八達的交通路橋網,不僅改善了群眾的出行條件,更將東沙片區、老城區、西沙片區、高新區有效連接起來,實現了互聯互通,解決了老百姓交通出行難題。
五年來,我市不斷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強力推進城市生態體系建設,營造藍綠相間的生態空間。其間,高標準完成了《城鎮體系生態治理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建成榆溪河生態長廊二期等6個綜合性公園、26個社區公園及街頭綠地,對47條道路進行綠化及提升改造。中心城區綠地面積達2457.38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37.05%,綠地率達34.3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8.65平方米。
大治理涵養城市底蘊
近日,記者走進榆陽區普惠泉社區轄區內的制革廠小區,一幢幢紅門灰墻的仿古居民樓建筑讓人眼前一亮。改造后的制革廠小區,與榆林古樸厚重的老街,整體風格渾然一體。
制革廠小區建于1995年,居住著104戶居民,且租戶較多,因為一直沒有物業管理,住戶停車難、環境衛生臟亂差、管理秩序混亂等問題日漸凸顯。2021年7月,普惠泉社區對該片區進行環境衛生大整治、墻體院落固色美化硬化等微治理。如今的制革廠小區舊貌換新顏,居民為此連連點贊。
“經過改造提升后,我們的小區面貌、文化活動、停車設施等更加完善,這給老百姓帶來的實惠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痹撔^居民高旺才說。
制革廠小區的改變得益于我市啟動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截至2021年底,中心城區累計申報改造計劃299個,已經啟動實施109個,其中2019年19個、2020年28個、2021年62個,共涉及21862戶,目前已完工42個。
此外,我市還出臺《榆林市經濟適用住房取得完全產權管理辦法》等7項制度,全市開工保障性住房15.14萬套,城鎮棚戶區改造累計開工6.15萬套,中心城區開工13個棚戶區改造項目,改造房屋1.06萬套。
城市品質不斷改善提升,市民才能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如今,榆林的老舊小區“面子”靚麗,步步是景,“里子”實在,生活愜意,居民幸福和笑容都寫在臉上。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十四五’規劃既定目標,圍繞打造高效便捷的道路體系、構建高質量的城市生態系統、大力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等幾個重點,持續發力,推動住建工作高質量發展?!笔凶〗ň指本珠L李樹平表示,中心城區將以舉辦省十七運會為契機,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努力把榆林建設成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的城市,建成區域最具影響力城市。
網站地圖 意見建議 關于我們 公開審查 榆政通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榆林市人民政府主辦 市政府辦公室承辦 市政務信息化服務中心建設管理
網站標識碼:6108000003 陜ICP備06001574號 陜公網安備 61080202000190號
辦公地址:陜西省榆陽區青山東路1號 技術支持:0912-3893665